千万不要以为我在玩一个烂梗,或者和你们开一个无聊的玩笑,我刚刚翻了一圈知乎上有关于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的回答和文章,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如果在选择扫地机器人或者吸尘器的问题上有任何困惑的话,基本上看我这一篇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科技领域大众消费品的一个极度非理性消费者,这些年我自己购买、使用并且向周围的朋友推荐的时候,始终都秉持着一个原则:
比如说给一个爱美的女孩推荐手机的时候,就一定要推荐前置摄像头更优秀的。因为在她使用手机的所有需求里,才是被启动次数最多的选项。
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产品推荐人的前提是,拥有强烈的同理心,能够从对方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去推荐最合适的产品。
而这两台机器在售价上相差不多,戴森如果买国行的线块钱,如果是海淘或者全球购的话,那么它俩价格就不相上下了,也就是说他们在选择上很有可比性。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你家里的空间比较小,而房间里摆放的物件又很多,桌子、椅子、柜子和墙面等刚性缝隙如果大多小于35厘米(大多数扫地机器人直径)的话,我其实不建议你入手扫地机器人,空间局促其实是这个尺寸扫地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障碍。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如果家里空间比较小的话,把扫地机器人买回来其实应用的性价比也不高。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你家里空间很大,动辄150平以上这种,我其实建议无论你有没有吸尘器,都要买一个扫地机器人。我家里大概110平,戴森的吸尘器在功能和体验上,已经算是业界标杆了。但清扫起这个面积,还是会觉得很累,远远不如一个扫地机器人来的更方便。
除了这两种比较简单的情况之外,下面我将结合着实际场景的体验,详细聊一聊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之间有哪些优劣,和互补性。
扫地机器人的主要清扫区域是硬质地板和软质地毯,而吸尘器的清扫区域除了地面之外还包括了沙发、被褥以及其他有尘埃毛发聚集的地方,从它们命名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芒果体育,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在于扫地,而吸尘器的功能在于吸尘,在场景上有重叠,但并不完全一致。
扫地机器人的优点是清扫的干净,同时也省心(稍后详细分析),但功能上有局限性,而且的确有些边角清扫不到。
而吸尘器的优点在于便携,哪都能吸,但相比起扫地机器人来说,缺点是有点累。
首先,很多人提到扫地机器人的时候,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认知,就是麻烦又智障,比如说经常会被困在某个角落里等你去“救”它,又或者会无端端消失在床下你怎么找都找不到,但是我的这台扫地机器人,从到家里开始的第一次清扫开始,就从来没出过被卡住和困住的毛病。
在我客厅的一角摆着便携衣架、画架和花架,一共12条腿,宽度绝对不超过40厘米,但是扫地机器人在却从来没有被卡住,并且可以每次都可以绕到花架后面,清扫掉落的枯叶,再慢悠悠的转出来。
虽然每次都要在这12条腿中间来回碰壁,但的确没有被困住并需要我出手相救。
所以我不说其他品牌甚至别的型号,仅仅说我手上这台扫地机器人,每一次都能清扫完成,并且自行返回充电桩。
除了这一点之外,其实我个人在真正入手一台扫地机器人之前还对它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我觉得它扫不干净。
我收到机器人快递的那天是周二,而上一个周末我才刚刚拿吸尘器把家里大清扫了一遍(包括主卧的床底),但时隔不过三天,扫地机器人依然扫出来将近一尘盒的灰。
在这里我可以和诸位打个赌,如果你们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请在使用它之前先把房间打扫一遍,然后再让它扫一遍,我敢保证你会像我一样震惊于自己打扫的有多么不彻底。
坦白说这件事困惑了我好一阵子,为什么明明我已经用吸尘器扫过一遍了,但扫地机器人还能扫出那么多灰?
在几次贴在它后面细致观察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模式之后,我才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刚才我说过了,吸尘器的特点是方便和便携,由于配备了好几个不同的吸头,你可以想吸哪里就吸哪里,但扫地机器人由于尺寸上的限制,很多房间内边角的位置它扫不到。
吸尘器由于我的粗心(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的粗心),是不可能每次都打扫的面面俱到的。
如果不是追着观察,你们难以想象扫地机器人会在这些边边角角转悠和磨蹭多少个来回。
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扫地机器人之所以会在这些地方打扫那么久,到底是因为产品设计时在算法里有意让它们在这些不易打扫的地方多花费些时间,还是由于这些地方的地形的复杂性,让扫地机器人不得不多转悠几圈,才能尽可能的把房间面积都覆盖到。
总之,无论是因为哪种原因,这都推导出一个事实是,扫地机器人能够把很多我们人打扫房间时的“伪死角”(也就是我们能够打扫到,但经常会忽略的地方),非常细致的(真tm令人难以置信)进行清扫。
再有,我在入手扫地机器人之前,有很多朋友和我讲扫地机器人会额外给你制造很多工作量,你要给它归置出一个容易清扫的环境。
比如说,你要把随意丢在地上的袜子,耳机,数据线等容易被缠绕进去的东西收起来;
就我的实际体验来看的话,第一条的确比较重要,在我们的扫地机器人没有变得更智能之前( 能够准确的识别袜子、耳机、小动物粪便等危险物体),我们的确要把这些东西收拾好,另外比如一些比较轻的盆栽,也尽量不要放在地板上。
而第二条中说的为了避免它被困住,要把房间归置的更规整,我前面也提到了,至少对于我的房间和这台扫地机器人来说,基本没这个必要。
如果因为有了扫地机器人的存在,而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不乱丢袜子、耳机、数据线的习惯的话,这到底算个人好习惯的养成,还是智能家居对我们的驯化?
有了刚才关于扫地机器人生活化场景的解读之后,我想就“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哪个更好用”,做一个初步的解答。
首先,如果你预算足够并且也有一个比较宽敞的空间的话,我的建议是两个都要。(这也是开头时我为什么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我两个都要),因为如果你实际拥有它们两个之后,你会发现它们的使用场景,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很大程度上都是错开的。
比如说我和我太太,使用扫地机器人最多的场景,其实是我俩不在家的时候的预约打扫,我俩周末出去逛街一下午,晚上回来的时候它已经安静的回到充电桩充电,我们只需要把尘盒里灰尘倒掉就可以了。
这个过程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每天都进行一遍,因为它并不耽误我任何时间,甚至很多时候你会忽略它已经打扫过房间这个事实。
而吸尘器,则在我们要进行被褥沙发除螨,床底、沙发底、脚垫清灰清毛等等必须手动操作的时候,再把它请出来,配合不同吸头,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清扫。
也就是说,我觉得地面上工作基本可以都留给扫地机器人,而非地面的工作则要留给吸尘器。
首先掀开扫地机器人的额头,就可以看到尘盒(几乎所有厂商都是这么设计的)。
然后拿出尘盒后,按红色按钮可以倾倒灰尘,如果你熟练的话,可以单手完成,而不会把灰尘撒的哪里都是,导致二次清扫。
让我们回头再看看吸尘器,也是同样的方式一键按压倾倒,从设计上也可以单手完成。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是扫地机器人还是吸尘器,都需要定期清洗吸尘器的滤芯和扫地机器人的过滤棉,这样才能够清洁效果,否则就会产生二次灰尘污染。
而如果涉及全面清洁的话,这两个家伙的每一个清扫模块,都可以经过拆卸全面清理。
我想聊一聊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这两个家务帮手,在真正深入生活之后,对我和我的家人产生的改变。
吸尘器的学习成本和适应成本几乎是零,因为无论是操作上还是清扫场景上,都比较符合直觉,属于“拿起来就能用,怎么用都好用”,但有一个缺点是有点重,三斤多的重量对于男生来说还好,但对于我太太这样的女生来说的话,用久了会很累,而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为什么一直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两个产品都要有”。
因为它自己会动,所以我总会用人类的逻辑去要求它,觉得它蠢蠢的,有时候恨不能把它手动搬到一个地方让它打扫。
但后来,随着它对家里的环境越来越熟悉,线路规划也越来越合理,并且更重要的是,我和我太太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开始接受它在家里跑来跑去,按照它的方式来将家里一点点打扫干净。
说起来真的很古怪,但我问过很多家里有扫地机器人的朋友,大家几乎都有一个相似的认知:
在app后台控制中,有一个“虚拟墙”的功能,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它扫地或者拖地的时候,规划出一个区域,禁止它走进去。
有一天,它在扫地的时候我正好在厨房门口的冰箱拿东西,我看到它慢悠悠的朝厨房走过来,然后停下来,感觉它好像朝厨房里张望了一阵,然后转身走了。
对于功能硬件来说,戴森更像是我自己力量的一种延伸,我从把它买回家那天起,就知道它能有多好用,而它也从来没有辜负过我的信任。
而对于智能硬件来说,科沃斯更像是属于这个家庭的一个家庭成员,它刚刚来到家里的时候我和我太太其实很不适应。
我们在拿着电锯干活的时候永远不会觉得它吵,但家里的宠物如果无端端吵闹的话我们就会觉得很心焦。
这种心态上的微妙之处在于,我们愿意为它改变自己,包括前面我说的“我甚至改变了自己之前爱乱丢东西的习惯“。
我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在书房写东西,我太太让它扫地,当它呼啸着来到我的书房的时候,我自然而然的带上了耳机。
然后它走到我旁边,撞了撞我的脚,我低头看了它一眼,把脚放在了书桌下面的挡板上。
扫地机器人可以解放双手,但是只能打扫地面;吸尘器需要人来操作,但是打扫范围广泛。
我个人呢,是比较喜欢吸尘器,相对于轻松打扫来说,我更加喜欢打扫范围广泛的吸尘器,使用吸尘器已经是大大减少了劳动的时间和工作量,既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就选择最优的吸尘器。
正好双十一到啦,先领一个淘宝红包吧,最大有22888元呢,京东28号会加红包
吸尘器我就推荐美的Q6吸尘器、京东京造Q9吸尘器和小狗T12MAX Rinse擦地吸尘器吧,这是我认为双十一最值得买的吸尘器了,其他吸尘器推荐可以看看我的主页文章哦。
,实现干拖或者打蜡等清洁。()PS:长按开关3秒,进入擦地模式(无吸力))。
,单次可擦地超过200平米:市面上类似的擦地刷水箱容量大多在200ml左右,单次擦地面积小芒果体育,需要频繁加水。
,没有滚筒,可瞬间吸入毛发,从根本上解决缠绕问题,适用于短毛地毯、地垫、榻榻米等地面。
配置专利充电收纳底座,可以收纳所有配件的同时满足充电的需求,非常方便。
,如果文章对你有一点帮助,希望能点个赞支持鼓励我一下哦,如果右上角顺手关注我一下就更好啦,非常感谢大家。
我在v10上市不久买的v8,因为刚刚上市的v10配色实在过于亮瞎,所以买了灰色美版v8。之后不到两个月就出了黑色v10,干…
1.清洁地毯。有地毯的房子必须有吸尘器,如果没有吸尘器,地毯的日常清洁几乎是无解的,地毯中的食物碎屑、皮屑、毛发对于吸尘器很轻松。除了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灰尘和地毯自身掉落的毛都可以被清理得很干净。
>
地毯是前一天刚刚吸过比较干净的状态,今天再吸出来的主要是地毯自身的毛、其他织物掉的毛、少量皮屑、少量灰尘。
2.清洁沙发、床垫、被子中的皮屑、灰尘和毛发。在有吸尘器之前,这项工作基本靠拍。用手拍沙发,实际几乎什么也没拍掉…。把床垫被套拿到室外拍落上面的皮屑灰尘,搞得漫天飞舞…
>
这些是吸完沙发表面得到的,上次吸沙发是半个月前。颜色和质地明显和地毯的不同,占大部分的白色粉末是细小的皮屑,少部分灰色是沙发自身的掉落织物纤维。吸床垫也是同样的成分。
3.车内清洁。基本等同于一次微型全屋清扫,需要用到4个刷头。我真正被吸尘器折服就是在自己洗车的时候,我父母家是独栋房子,每次洗车清理脚垫的时候都在墙角用力摔打脚垫,无论摔打多少次,脚垫里的灰尘总是无穷无尽的冒出来。买吸尘器后用地毯刷头最高功率来回两次,再去墙角试着拍一下,居然没有灰尘了!服了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用处,吸尘器还有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扫地,效果比扫把干净,比不上拖把。我家用吸尘器只清理过几次地面就买了扫地机器人,之后没再用吸尘器扫过地。
住进新家之前我只准备了吸尘器,因为我觉得扫地机器人只能扫地,而吸尘器不仅能扫地还能做以上内容,所以二选一我选吸尘器。
1.家务问题上,我相当懒。可是要保持地面大致干净,最多3天就要扫地一次。2.143的房子就我一人。3.新装修的房子需要常开窗,即使没人住的房间。住了两个月后,从开始的3天扫一次到一周一次,最后我放弃空房。两个空房一个客卫,还有3/4面积的客厅,这些地方我平时压根不走动却要让我定期清扫,太难受了。放弃半个月后,在次卧我从距离地面一米八的高度能清晰的看到在颜色非常耐脏的地板上铺着厚厚一层灰…当天我就下单买了扫地机器人。
效果和我用吸尘器扫的差不多,但是覆盖率比我可高多了,茶几、电视柜、沙发下面这些平时扫不到的地方全部可以覆盖到。我买的是扫拖一体,虽然比不上人力用拖把用力回来拖得干净,基本等同于拖把一遍过的效果,保持全屋地面大致干净是足够了。但是扫地机器人并不适用于全部家庭。它的工作效率会受到户型和生活习惯的限制。以下是阻碍扫地机器人工作效率的条件1.小户型+家具多+地面面积少2.家庭有在地面堆放物品的习惯
4.电路设计不完善,地面较多电线架设。>
我家就很适合扫地机器人大显身手,足够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地面上都没有堆放任何杂物,死角很少,没有底部悬空高度尴尬的家具。所有地面都可以被无障碍清扫到。
反例就是我爸妈家,典型的让扫地机器人无处发力的房子。十几年前装修的,除了卧室大衣柜、电视柜有几个抽屉、茶几之外就没有封闭储物空间,大量物品只能用各种方法堆放在地上,大大小小的整理箱依然装不完,还有很多直接放地面,电视柜左边地面放两酿酒瓶,右边靠着个瑜伽垫…。更糟糕的是茶几、沙发、电视柜、电脑桌都悬空但高度低于12cm,这些死角天生就是用来积灰的。
家庭环境要让扫地机器人能充分工作,就需要有合适的家具摆放,床、茶几、沙发、电视柜要么贴地要么悬空高度足够。但显然在选购家具时很难严格兼顾到所有家具都有合适的悬空高度。这时候就会发现,扫地机器人的机身越薄,就能有越广泛的适用环境。比如我家目前自用的360扫地机器人x100max采用独创的雷达下沉设计,这个设计使得在保证拥有精确激光雷达导航避障的前提下机身厚度明显降低到8.5cm,比其他同样配备激光雷达的机型平均薄了1-2cm。
千元的米家吸尘器和3-5千的戴森实际体验差别很小,只要吸力够大,刷头齐全就能成为一个优秀吸尘器,大量千元级别的产品体验就已经足够好。到戴森V11上市,我基本可以确定,出现重大变革之前,V8可以一直无脑推荐,V8只有V11一半的价格,体验达到95%。
而不同价位的扫地机器人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传感器数量、工作逻辑对于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合格的扫地机器人至少需要具备这些功能:智能路径规划、自身定位、app地图、指哪到哪、激光测距、定时 选区清扫、app设置禁区。除非你家是一个房间一片空地,否则以上功能缺一不可。>
其实大可不必追求一台扫拖俱全的扫地机器人,如果你恰巧财力雄厚,再购买一台全自动拖+洗的拖地机器人。一定会对这种组合的清洁效果和省力程度交叉点赞。
没有自动集尘的小黑还在服役中,这个组合离最优解还差一步,但体验也已经足够好了。小白到来之前:靠小黑的拖扫一体清洁能力:8分(不加拖地模组7.6分)。一周工作2-3次,每周人工工作量:换洗拖布3-4次,清理尘盒1次。
其实家里因为人少平时地面主要是积灰,不容易出现太脏的情况,一个扫地机器人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但是偶尔出现的滴落果汁、油渍时间长了之后还是积累不少,首选的云鲸价格感觉略高,所以最初只折中选择了适配吸尘器的电动拖地吸头。可是到货试用后发现效果实在不尽我意,一滴风干的糖渍居然来回五六次依然没有去除,厨房地面溅落的油滴拖了两次后并晾干后顽强存在,这效率还不如我用湿纸巾蹲地上自己动手,把着这种吸头+吸尘器工作可一点都不轻松。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的一波操作。
事后一段时间我对所有电动拖地产品都陷入深深的怀疑中。直到“下铺的兄弟”咬牙买了云鲸,第一次试用就舒服了,建图后试拖了使用后还未清理的厨房地面,App设置拖地3遍,一个厨房地面拖3遍其实也快的很,几分钟自然风干后效果就出来了,比我用拖把拖得干净,又是一件让家里每天自动大扫除的神器。
云鲸原本的产品设计并不是一台拖地机器人,它的功能定位也是拖扫一体。但强大的拖地功能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牺牲了部分扫地性能以及无法同时拖扫。云鲸并没有配备常规滚刷,在扫地模式下,以两个边刷集中地面垃圾到吸尘口后直接吸进,这种没有滚刷的吸尘设计令扫地性能打了一定折扣。最让懒癌患者犯难的是云鲸的扫地和拖地分属不同模组,不可同时安装工作,扫地结束后需要手动更换拖地模组。所以我在购买前就已经确定只使用云鲸的拖地功能,直接永久放弃使用扫地模组。
吹完小白还得吹吹小黑,云鲸的拖地性能使黑白组合的清洁力达到接近完美,但也离不开小黑本身强大的扫地性能打好的基础,360扫地机器人x100max下沉式的激光雷达除了让机身变薄使应用场景更广泛,对于激光雷达本身也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扫地机器人在家里运行时从来不用担心他看不到凳子、垃圾桶这类相对高大的物体,反而最令扫地机器人头疼的是拖鞋、插线板这些高度太低的物件,而高度更低的激光雷达恰恰让扫地机器人的视野也更低更容易看到地面的小物件,从而提升避障性能和扫地效率,也意味着它需要人工帮助脱困的概率大大降低,这是一台省心的扫地机器人必须拥有的素质。
虽然我以360 x100max+云鲸的组合形式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清洁力和省力程度,但是显然多数家庭还是希望只选购一台扫拖均衡的扫地机器人。在只购买一台的情况下,像360 x100max这样具有强劲扫地功能+电控水箱拖地+完善app控制的扫拖一体机器人会是更好的选择。
我是真没想到,天天睡的床铺竟然能清理出这么多灰尘,可能是因为日常开窗通风吧……
这是清理之前的照片,需要提醒的是,随手拍照时没注意车尾灯还亮着,导致画面偏红偏亮,实际积灰的情况没有照片上这么严重。>
这是清扫之后的照片,实测对付后背箱的植绒,需要开启大吸力才有比较不错的效果。
再想到我家的插电混动车可以220V对外供电,完全可以给吸尘器充电,瞬间觉得开发出了新天地,哈哈哈。
对付顽固污渍还是不行,但因为手动的原因,拖地的力度比家里扫拖一体的扫地机器人要大不少。
当然,我家的扫拖一体是比较早期的型号,最近有多款扫地机器人加强了拖地力度,不过我还没有机会尝试。
比如说前文提到的清理后备箱需要最大吸力,充满电10min足够,但是不能在打扫完家里的同时清理后备箱,需要充一次电。
但是磁吸毕竟不是特别稳固,如果提起来机器并碰到东西,还是会出现掉落的情况。
另外,据说新款的扫地机器人不仅有各类加压拖地功能,最先进的型号还引入了摄像头智能识别物体,能自动绕开充电线等易被缠绕的物体,不得不说这真是解决了一大痛点。芒果体育